中国美术学院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

纤维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它涉及从传统编织、印染、壁毯到现代壁挂、软雕塑、包裹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现代纤维艺术从平面、立体到大型的室内外空间都有其施展的维度。它延承现代艺术的实验性精神,成为当代艺术中具有生命活力的表现形式。

设置:

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学部以万曼壁挂研究所为学术基础,与雕塑专业结合,在雕塑系开设了“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形成我国当代造型艺术教学中极富特色和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方向。纤维与空间艺术涉及领域广泛,技术操作性强,特别是在雕塑艺术领域突破传统雕塑材料的空间、质量限制,以其独特的软性材料优势,对浮空、负空间、大空间进行多面性和多样化的展示,极大地展现了空间艺术的魅力,为传统雕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创新和实验精神。教学时段:本科与研究生阶段

理念:

在人类文明之初,手艺便作为一种思想,反映着人类的发展历史和艺术创造。而纤维艺术作为最悠久的一种手工技艺,它不仅在形式和语言的表现上具有其独特魅力,更与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息息相关。她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和眼光,审视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今天数字时代的全球化语境中,材料的创新,带来了人的生存空间的创新,也冲击着纤维艺术的创新。工作室以纤维与空间艺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呈现的独特视角和艺术语言为出发点,从材料媒介的角度,从软材料造型的角度,从纤维材质与人类与身俱来的关联角度,从柔性现成品在现实生活及当下社会消费现象中的种种境遇等不同角度来从事本学术方向的研究。以课题化的空间造型教学与研究为主导,从中西方艺术精神融合的角度上,重视中国文化传统资源,涉入人与世界同在的根源性思考,形成系统的、有特色的当代艺术创作教学平台。

成果:

当代雕塑艺术自上世纪以来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着自身的领域,软雕塑与空间概念的引入,不仅使雕塑艺术在空间、形态以及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也使得传统的惯性思维得以解放。传统概念下的雕塑难以触及的视觉领域、心理体验,在这里都能够有独到的表现。软雕塑的形态,纤维质的独特结构、软材料的表现语言和日常生活中柔性现成品的运用,使之形成了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特质的新的艺术物种。从而也成为了我院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青年学生的作品在各种展览中脱颖而出。

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